关于启动滨州学院综合课程建设的通知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16-10-14浏览次数:109

教务〔2011276

关于启动滨州学院综合课程建设的通知

各系(院、部)、各部门: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弥补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决定在各本科专业开设综合课程,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程内涵

综合课程是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融合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一般应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项目形式展开。设计教学环节时,应着眼于本专业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或继续深造的要求、重点进行掌握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训练和教学。

综合课程的内涵体现在:第一,综合课程教学方案需要结合社会需求或学生学业发展需求制定,需要透彻了解企业现行技术和相应综合应用能力需求或相关学术领域的知识、能力储备;第二,综合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第三,要力争在真实环境或仿真环境中实施综合课程教学,以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或学校到研究所的转变,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状态;第四,要开发出反映行业、企业主流技术或反映相关学术领域知识基础的典型综合性项目和相关教学方案,开发相应综合课程教材、实践指导书等系列教学资源;第五,综合课程以项目式教学为主,更多地引入来自本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第六,综合课程应该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目标

通过开设综合课程,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一)增强学生对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并拓展知识面,加强职业素质培养。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各种创新性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学生在实现了既定的综合课程设计题目后,课程设计报告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书写综合性文档的能力,为高水平的完成大四毕业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内容

(一)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实施本科学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养成特色,综合课程针对学生就业和学业深造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实施方式。

1.主要面向学业深造的综合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面向学业深造的学生人群,要求通过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学业深造所必须的几种能力和素质,即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统筹兼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研硬件和软件操作能力以及所从事科研领域的学术常识和知识储备等。课程的实施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或任务驱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

2.主要面向学生就业的综合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面向就业的学生人群,要求通过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所必须的几种能力和素质,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管理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课程的实施主要以项目驱动式和任务驱动式为主,通过让学生小组独立完成一定的技术项目或工作任务来综合提升实践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

1.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学业深造和社会就业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业出口,结合自身专业实际,分别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教学模式设计

本着“四个强调”的原则,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通过同化与顺应手段解决问题、强调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强调设计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以“问题”和“任务”为中心,以多种“方法”为中介,以“教师综合评判”为评价依据来搭建教学环节。

面向就业学生的综合课程,主要围绕真实的就业和工作环境设计具体项目和任务。面向学业深造学生的综合课程,着重围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数据统计方法、学术前沿问题、软硬件操作实践、模拟面试与模拟答辩等方面构建教学环节。

综合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内容一般包括:

1问题引入。任课教师集中讨论研究,根据受众对象和教学目标的特点,提出一项或多项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重构知识体系及技能,收集资料,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及实践的最终目标、任务、步骤及要求,从而确定一个具体的系统开发任务。

2“案例”解构。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另一个真实的项目为案例,综合讲授与项目的分析和完成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通过同化与顺应手段来认识完成任务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把已学习过的若干单门专业课程以及已掌握的各种单项专业能力有机结合成为综合知识与能力,完成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任务,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调查研究。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调查研究行业、企业一线的生产实际,从而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或任务、解决问题或任务的关键因素有哪些、项目实施需要哪些流程和规范等问题,进而对课程项目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设计。借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4合作实施与讨论。建议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共同负责项目的分析和实施,由学生自行研究分工和责任,实现定职定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和交流,彼此激励、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与合作能力及组织实施能力。

5教师点评。项目或任务完成后,任课教师统一研究讨论,判定学生作品在规范性、功能性、实用性、技术性、创新性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学生通过教师的点评和评判,可以学习和掌握项目或任务的标准实施程序和过程,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与技术能力训练。同时,为学生下一步的毕业设计环节提供有意义的引导,引导学生自主、主动地修正能力中的不足,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构建核心的专业能力。

6综合考核。教师组在教师点评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各种考核方式考核学生成果。要注重过程考核,适当采用分阶段、分任务考核或者分解子项目考核等方式,要着重利用生产实际或科学研究的现实评价方式来判定课程效果,要坚持小组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既要通过小组考核来评价学生团队的整体效果,又要通过个人考核来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各系(院)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探究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课时安排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综合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课时为4周,学分为4学分。

四、建设办法

综合课程建设采用项目建设方式进行,具体建设办法为:

(一)项目申报

1.系(院)申报

每个本科专业设置两门综合课程,分别面向就业和深造的学生人群。是否参与综合课程的项目建设由各系(院)根据自身情况决定。申报综合课程建设项目的,需要组织人员在深入研究和讨论基础上,制定课程建设方案,包括任课教师(建议本系(院)骨干教师全部参与)及分工、课程项目及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实施及过程、时间规划及安排、考核办法及标准以及其他课程相关内容。

课程建设方案在规定时间内送交教务处。

2.学校论证

教务处负责对课程建设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校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课程论证。通过论证的项目,经校领导审批后公布。

3.项目立项

经学校论证同意立项的课程项目,由所在系(院)同学校签订《项目管理合同》。随后,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二)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

1)综合课程项目建设年限为1年,建设期限内需在本专业高年级学生中进行试点。

2)综合课程项目实行分级制管理。学校教务处为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审核和评估,协调相关事宜。项目负责人及所在系(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3)学校和各系(院)定期召开由项目相关人员参加的项目实施研讨会,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研究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探讨实施综合课程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经费管理

1)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综合课程项目建设。经费数额根据项目内容确定,具体由教务处制定分配方案,由论证专家确定。经费不得挪作他用。

2)专项经费的使用实行经费追回制度。年底由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的实施及成效进行评估和审查。依据评估和审查结果,对于经费使用混乱、项目停滞不前或实施不力的项目,终止经费资助并追回已使用经费。

3)除上述以外的经费管理和报销制度严格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三)建设要求

1.各系(院)要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要选派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和特点的高水平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召集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参与综合课程建设。原则上不允许同一教师同时参与两门综合课程建设。

2.综合课程建设要制定完备、可行、可操作的课程建设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建立健全各项教学文件,制定具体教学项目,完成课程教学过程。

3.各系(院)在综合课程相关准备工作完成后,必须于2012年下半年在本专业高年级班级(2009级)中进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课程计划。2010年、2011年新上专业的综合课程,可在相近的本、专科专业中选择班级进行试点。

五、工作部署

(一)申报及建设数量

每个本科专业(含招生方向)申报两个综合课程建设项目,分别面向就业和学业深造的学生人群。

(二)申报材料

1.申报综合课程项目,需制定详细、具体的课程建设方案(一式一份),格式自定,内容主要包括任课教师(建议本专业骨干教师全部参与)及分工、课程项目及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实施及过程、时间规划及安排、考核办法及标准以及其他课程相关内容。

2.申报材料经系(院)负责人签署书面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以系(院)为单位于1228(星期三)前报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同时报送材料电子版(发送至bzjwcjyk@163.com)。

(三)工作及时间安排

127-12月28发布通知,各系(院)认真组织讨论,广泛征求地方意见,深入调研,形成建设思路,并组织人员完成项目申报书,上交学校;

1229-1月7学校组织进行项目论证,并公布结果和经费安排

18-1月14:学校公布论证结果和经费安排,各相关系和学校签订《项目管理合同》,并上交学校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六、其他事宜

(一)请各系(院)认真学习并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位教师,并认真组织本系(院)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和讨论,充分发挥教研室、课程组的作用,集思广益,争取建设高质量的综合课程。

(二)综合课程项目遵照“全面建设+自愿申报”的原则进行建设,即每个本科专业必须面向两类学生人群开设综合课程,但是否参与项目建设由各专业自行决定。规定时间内(1228日前)未提交申报材料的,视为自愿选择自主建设。

(三)综合课程实际开设时,学校将继续给予经费支持。因此,请各系(院)务必确保综合课程开设质量,必要时可到兄弟院校学习实际经验。

(四)本通知及附件同期发布于教务处网站,请及时查询。

不尽事宜,请及时与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联系。

                                                                 教 务 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关于启动滨州学院综合课程建设的通知.doc